肢體語言型(瓊斯

為了幫助學生喚起對自己的自制力,教師應該要有效的運用肢體語言。其實肢體語言在前面各章都有提到,在學生引起教師注意,或有不良行為發生時,教師可以用眼神接觸、手勢或是身體接近拍拍他的肩膀,都可以有效的抑止這些不良的行為繼續持續,代表教師有注意到了,卻又不想利用口頭上的語言中斷了課堂上的學習行為,這就是所謂教師的肢體語言。

我覺得能善用「眼神接觸」的老師是十分利害的,書本裡提到對大多數的新進教師而言,還無法很自然的運用這個技術,而且難以將眼神集中於每個學生的臉上,像上個禮拜我們去建安國小試教,當我站在台上的時候,就覺得當我要小朋友上台介紹他們自己所做的海報時,我看台下的小朋友時,就無法直視他們的眼神,也沒有辦法空出時間管台下的小朋友在做什麼,所以台下就一片鬧哄哄的,真是挫折。可是我的高中老師就不一樣了!記得以前高中的時候,每次當我們在上課講話時,就會看到老師兇惡的眼神,如果這時還不立刻乖乖的安靜下來,就會看到老師走過來,拍拍你的肩膀,然後我們就會趕快識相的閉嘴。

教師的面部表情也是很重要的,當教師表情是快樂的,班上學生就能感受到教師的熱情,進而帶動班級氣氛;但若教師一進教室以後的表情臭到不能再臭了,學生上起課來不但戰戰兢兢,班級氣氛也會十分的沉悶。

一但教師要給予學生獎勵,就應該要讓所以有的學生都能有機會可以得到他,才不會讓學生因為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沒機會得到而放棄了。小朋友都會要求大人先給他想要的東西,並保證等一下會做他該做的事情,但一旦他們被滿足了,就很難實現他們的諾言,這時「祖母的原則」就登場了,也就是「要先做完學生本份該做的事,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」這個原則也是爸媽小時候常用在我們身上的。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目標導向型(德瑞克斯)

每個學生都需要人的認可,當他們得不到心中想要的認可,行為就會轉向書中提及的四個「錯誤的目標」:獲得注意、尋求權力、尋求報復與表現無能。德瑞克斯:「處罰只教人不要做什麼,但沒有教人要做什麼。」讓學生感到到教師喜歡並且尊重他們。

專制型教師:很幸運的,我似乎沒碰過這類型的老師,這類的老師以為用外在壓力可以刺激學生,卻忘了提升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。往往到最後只是讓學生討厭他的這個科目罷了!

放任型教師:這種老師,無法建立起班級的常規,學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,當成為習慣以後,班級氣氛就糟的令人感到手足無措。教室裡必須要有制序控制與常規,才會有學習的行為。如果班上全部鬧成一團,還會有學生知道台上的教師在做什麼嗎?

民主型教師:能給這種類型的教師教真是太幸福了!這種教師明白的建立規則,引發學生的內在動機,在這樣的班級裡沒有師生的鬥爭,學生的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,也就能幫助學生的學習。

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跟存在感,因此我們會嘗試用各種行為去獲得身邊人的注意及認可。但有一些學生在經由正確方式無法獲得老師的關注,就會轉向利用錯誤的行為,便是錯誤的目標導向。因為他們以為只有透過這些不良行為才能得到認同。而這四種錯誤的目標,分別是:

【引起注意】

當學生無法獲得想要的認可,首先他們會藉由不良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的注意,來證明自己的存在。老師往往覺得這些學生很煩,可是老師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注意並不能改善他們的現象,只會使他們越來越嚴重!

因此當教師察覺到學生有過度要求老師注意的行為時,教師要忽視不管,並且要鼓勵學生以正確的行為來獲得注意,不要給予學生錯誤的增強。學生無法從錯誤的行為獲得肯定,就會去尋找新的方法來獲得注意。

【爭取權力】

當學生引起注意不成,便回轉為跟老師爭取權力。他們用任何方法,為的是要使老師生氣並且跟他們正面迎戰,他們並不在乎可以得到什麼,重點是他們在跟老師爭取權力當中,獲得了認可。

教師在和學生的爭鬥間,通常會抗爭到底。但是拒絕讓學生勝利其實只會讓學生對老師越來越充滿敵意,並且企圖報復。因此老師要做的,就是不捲入與學生的權力戰爭,避免作為一個給予權威的人物!退出爭鬥的老師會使得學生尋求權力的行為無疾而終。

【尋求報復】

並不一定是針對老師,有可能是針對老師所稱讚認可的好學生給予報

復。尋求報復的學生會有惡劣的舉動,老師越處罰他們,越會使他們出名。但其實在他們虛張聲勢的外表下,他們感到的是深深的挫敗與氣餒。

    這個地步的學生其實需要的是老師的瞭解與接納,老師可以協助他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誼、展現其才華或長處。這是件困難的事情,需要全班的合作幫助。而且尋求報復的學生起初會抗拒別人為他所做的努力,這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。

【表現無能】

到了這個階段的學生,會讓自己表現的無能、被動且拒絕參加教室的

活動不與任何人有互動。因為他們心裡想,如果老師也覺得我無能,就不會理我了!

老師面對這個階段的學生,最不應該放棄。其實這個他們是害怕失敗的!因此老師應給予他們鼓勵支持,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努力,因為老師應該重視的,是學生在過程中的努力,而不是最後的成就。這是一個很困難的階段,教師或學生都很難克服。但「一次的失敗不代表永遠都是失敗」,教師要幫助學生認清這個概念,不要讓學生害怕失敗。

不要讓學生覺得這些錯誤目標達成了,就能改善學生的行為,教師可在相處的氣氛較為融洽時,在糾正不當的行為!試著在孩子出現正確行為的時候稱讚他,才能避免他們走向錯誤的行為目標。

經由鼓勵,教師可使學生覺得學習是有價值的,而且鼓勵是要學生努力求進步,而不是追求完美,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,能幫助學生接納自己,並且知道自己的優點。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和諧溝通型(金納

我們都應該盡量做到不要去「標記學生」,應該要就事論事,若常聽到別人這樣說他們,他們會相信是真的,假使我常常聽到教師說我成績這麼差,以後一定上不了國立大學,那我就會真的相信我是一個很笨的學生,怎麼努力都上不了國立大學,那我幹麻還要讀書呢?於是開始自暴自棄。這正是所謂的「比馬龍效應」,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以及期待,往往會影響他未來的路。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設定自己的目標,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事情是達不成的,我們都不應該對任何的學生設限,每個人都是有無窮的潛力的。

那個教師以前沒有當過學生呢?很多教師可能是學生時期看他們的教師把學生差來遣去,或者給學生貼上標記,將來也這麼的對待學生,就很糟糕。記得以前國中的時候,班上有風紀股長要負責管制序,因為我一直是一個很愛講話的人,所以有時候如果風紀聽到我們這邊有聲音,而我又剛好把頭偏過去的話,他就認定一定是我講話,真是冤枉。

當令教師生氣的事發生時,應該是理性的指出讓他憤怒的原因,並說出他的感受。金納建議教師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,應使用第一人稱的語句。並且邀請學生合作,讓學生有自動自發的能力,可以提升學生的責任感,不會覺得教師是在命令學生。

兒童常常會誇大事情,但不論他們說什麼,都不要跟學生爭論,要他們承認自己是錯的,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自己被教師拒絕,不被接受。這時應該對學生表視同情,大學的輔導課有一堂就是要我們進行「同理心」的練習,當同學講一句話,你要利用同理心去分析他的感受,不是反駁他。教師跟學生應該是站在相同的立場,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,讓學生相信教師是支持他們的,而不是讓問題越滾越大。

記憶是不可靠的,舉一個例子,有一個報告指出,如果跟一個人灌輸,其實他並非他現在的父母所生,他的親生父母早在他小時候就雙雙身亡了,雖然這個人並沒有這樣的記憶,但若你很肯定的一直不停的跟他重覆這個訊息,他的記憶會重建,就開始深信他現在的父母並不是他的親生母親。

要「建設性讚美」,不要「評斷性讚美」,「知識並不能使一個人『很棒』,缺乏知識也不會使一個人『很笨』」,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表現,要說出教師自己的感觸,或是指出學生下功夫的程度,都是一種建設性的讚美,讓學生不會覺得老師只是因為喜歡他,所以才稱讚他,教師常不知道他們所傳達的訊息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,學生會相信教師說的話,進而認為自己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人。

和諧溝通型的老師比較可以製造一個師生和諧的教學環境吧!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
行為塑造型(史基納

在小學階段,老師要能叫得出學生的名字,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師,應該在開學的前一個禮拜就把每個人的名字記得滾瓜爛熟,我姐就是國小一、二年級的導師,我看她在一年級開學前就會先打電話給家長,並且把學生的姓名都記下來,當小朋友知道教師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,不但會很高興,還會覺得有被教師尊重的感覺,因此就會比較聽教師的話呢!

這學期我剛好修了「行為改變技術」這門課,教師要我們自己設計一套行為改變的研究,不管是研究自己或別人,就是你要找一個不好的習慣或是建立一個好的習慣,利用行為改變技術去完全它。這是一項很有趣的作業,雖然很麻煩而且很累,但是也同時讓我們經驗了行為改變的過程。實施行為改變技術最怕的就是缺乏有系統的獎懲計劃,因此可以事先跟學生約定好一套獎懲系統,訂一套契約。並且以代幣做為獎賞必須公正,才不會造成同學的不滿。為了贏得同儕的認同及教師的讚美,這套代幣制度在我們去小學的試教過程中往往很管用呢!

但是行為改變中的酬賞會不會只是教師為了達到他們所期待的行為,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?在我們把增強物拿掉後,有多少學生可以對這項被增強的行為繼續保持著興趣呢?這是我們需要學習努力的地方囉!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眼觀四面型

課堂教學活動當中,轉換的流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如果課程間的運作可以很流暢的銜接,則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室內學生行為的控制。課程的轉換中常出現「急動」與「滯留」這兩個錯誤。其中我覺得急動裡面的「晃盪」是最常發生的,在以往的課堂經驗當中,常會聽到教師上課上到一半,想起某件事,於是就問大家班費交了沒?昨天的數學作業有沒有帶?尤其最常出現的導師的身上,導師要處理的事太多,怕現在想起來不問,等下又忘記了!但這樣的情形就會出現,問班上同學畢業旅行的錢交了沒,馬上同學就會開始討論畢業旅行的事,「要去那裡玩?」「去玩要帶什麼東西呀?」,注意力早就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吧!就很難再把他們的心抓回來了!

「厭煩」,在同一節課中一直重覆做同樣的一件事,沒有人會覺得不無聊的吧!興趣都沒了!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改變活動的方式,記得之前數學教材教法的老師就提到,如果同一節課只是不停的教師出題,學生討論後上台分享,如此重覆個兩三次,學生很快就會覺得無聊而隨便帶過,這時我們一開始可以用原本的方式,第二題則發下學習單給學生們寫,再接下來教師可以交由各組學生自己佈題,再讓學生自己決定他們對那一組出的題目比較有興趣,想要解決的。這麼一來活動比較多元化,就能降低厭煩的發生。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看完「教室裡的春天」這八章,分別敘述了八種不同類型的教室管理,發現其實他們所提到的好教師跟壞教師都有異曲同工的地方,下面我就跟著書本的順序一一的列出我的心得。

團體動力型(威廉)

一個人在團體中所表現的行為,通常會和自己一個人獨處時的行為不一樣。每個團體當中都會有許多不同的角色,教師若能察覺出每個人在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,無形中就能比較容易去解決許多的班級中的問題。當學生一有問題,馬上就要能看出問題的重點,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能掌控班上的情況的,並非漠不關心,也不是無能為力。

學校本來就是一個團體的生活,所以教師在學校就可從一個團體的角度來看學生。只要是一個團體,就可以找到一個領袖的角色,這個領袖不一定是成績最優秀的、或是教師最喜歡的,但他總是能散發出一種氣質可以讓一個團體去遵循。但他們一定是這個團體都很喜歡的人,大家都想親近他,想效法他。記得國、高中的時候,班上總會有一個男生,在下課時會成為圓心,因為班上的男生總會圍繞著他聊天、討論事情。教師察覺到這一點,有時覺得班上氣氛怪怪的,還會過來問他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是老師所不知道的。所以我覺得教師千萬不可不知道班上的領袖是誰,如果教師和班上領袖對上了,那這個班級一定會一天到晚跟教師找麻煩。畢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,是需要同儕的注意以及認同的。

另一個就是小丑的角色,小丑扮演的是取悅別人,說實在的,我覺得我自己在一個團體中最常擔任這類型的角色,也可以稱做團體裡的「開心果」吧!這個角色可以在學生感到煩躁不安的時候,振奮大家的精神,可說是一個「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」的角色吧!呵!但是如果當這個開心果自己本身心情也不好的時候,整個團體可是會籠罩在一片烏雲當中的。所以小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
再來是烈士,國中時候的導師對男生是比較兇的,尤其班上又有一些同學很調皮搗蛋,有一次忘了是因為什麼事了,這位同學被導師用棍子重重的打了手心,導師規定如果把手縮回去,就要再多打5下,可是真的很痛呀,所以他就會忍不住把手縮起來,因此就被多打了很多下,結果是他的兩隻雙手腫的跟熊掌一樣,而且超紅的。隔天導師看到嚇到了,沒想到會這麼嚴重,雖然家長知道是他的小孩自己不乖,但導師還是跟家長道歉,而這位同學被我們視為英雄一樣的看待。另外還有一種很奇怪的人,他們在被老師處罰的時候,總是會露出一種很驕傲、得意的表情,真是令人無法了解,現在知道應該是處罰他的這項行為,已經對他造成了正增強,因為他正是利用搗蛋吸引別人的注意,一旦老師對著大家公開的處罰就達成他的目的。

教師在班級這個團體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要讓團體感受到老師是公正的,並沒有特別偏愛某一個人,在團體中被教師喜歡的人,會造成兩種後果,一種是全班也都很喜歡他;另一種則是被全班討厭。雖然說要教師不特別喜歡某一位小朋友,是一件很困難的事,因為有些小朋友長的很可愛,成績品行又都很好,讓老師不喜歡也難,還是盡量要讓這類特別施惠的行為看起來是公平的,是因為他真的表現的很好而給予他的鼓勵。

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的事,當學生做錯事的時候,教師其實不需要生氣,只要點出為什麼這個行為不好,我想這是很重要的,所謂「種豆得豆」,讓學生知道不是教師不希望他們做不好的事,而是他們這麼做有時對自己不好,或者會妨礙他人,這樣他們就會覺得教師是公正的。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距離上次的試教有一段時間,連教的科目是什麼都不記得,這次在辛亥國小的數學試教,雖然只有一堂,卻讓我十分緊張。我們的班級是二年二班,試教當天正好是原班導師的婚假期間,所以我們遇到的是代課老師與實習老師,他們人非常親切,也因此減低了許多緊張不安的情緒。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準備活動:(故事開場)

哈利波特有好多好多有趣的帽子,可是哈利很不會分類,都不知道怎麼整理帽子,所以家裡到處散落著五顏六色的帽子。

 

發展活動(一):

哈利波特的分類帽(分類練習)

教師把30個小帽子卡片放在袋子裡,並且將袋子裡面所有帽子的種類寫在黑板上,讓每個小朋友從袋子裡抽出一個小帽子。

「現在每個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帽子囉,你們覺得應該要怎麼分類呢?」

「哈利希望他的帽子今天可以同樣的顏色都放在一起,只有小朋友你們可以幫他的忙囉!現在你們要依照你們手上的帽子顏色一樣的坐在一起。」

 

發展活動(二):

大家來烤肉(畫記活動)

這次,換成哈利的好朋友榮恩有問題要麻煩各位小朋友囉!他的學校要舉辦校外教學,大家一起到「春天農場」烤肉,榮恩是班上買東西的負責人。榮恩覺得很煩惱,因為烤肉要買好多好多東西,到底要怎麼把買東西的工作分配給班上的同學呢?

「小朋友你們知道烤肉要買那些東西嗎?」舉手發表

「那現在請小朋友想想,我們要怎麼把這些烤肉要買的東西分成不同的種類,跟你們的小組同學討論,等下我要請你們起來發表唷」

每個人在烤肉的時候是不是都有自己喜歡、想吃的東西?現在老師發給每個人一人一張小紙條,你們要在上面寫下自己想吃的三樣東西」

「那老師現在要分別念出班上小朋友烤肉時想吃的東西,你們現在要想個方法把這些東西透過畫記的方式記下來,最後我們要統計到底要買那些東西?」

綜合活動

小朋友,你們幫哈利波特跟榮恩分類,他們很感激你們唷!因為你們讓他們方便了很多。所以你們知道為什麼需要「分類」嗎?

「日常生活中你們有看過哪些地方是利用分類讓生活更方便呢?」

「所以說其實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現分類的運用,是因為分類有那些好處呢?」

「學會這麼多分類的方式後,小朋友想想看在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運用到分類?

 

celiasta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