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行為塑造型(史基納)
在小學階段,老師要能叫得出學生的名字,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師,應該在開學的前一個禮拜就把每個人的名字記得滾瓜爛熟,我姐就是國小一、二年級的導師,我看她在一年級開學前就會先打電話給家長,並且把學生的姓名都記下來,當小朋友知道教師知道自己叫什麼名字,不但會很高興,還會覺得有被教師尊重的感覺,因此就會比較聽教師的話呢!
這學期我剛好修了「行為改變技術」這門課,教師要我們自己設計一套行為改變的研究,不管是研究自己或別人,就是你要找一個不好的習慣或是建立一個好的習慣,利用行為改變技術去完全它。這是一項很有趣的作業,雖然很麻煩而且很累,但是也同時讓我們經驗了行為改變的過程。實施行為改變技術最怕的就是缺乏有系統的獎懲計劃,因此可以事先跟學生約定好一套獎懲系統,訂一套契約。並且以代幣做為獎賞必須公正,才不會造成同學的不滿。為了贏得同儕的認同及教師的讚美,這套代幣制度在我們去小學的試教過程中往往很管用呢!
但是行為改變中的酬賞會不會只是教師為了達到他們所期待的行為,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?在我們把增強物拿掉後,有多少學生可以對這項被增強的行為繼續保持著興趣呢?這是我們需要學習努力的地方囉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